他每天走10公里上山,65岁也不敢退休,
每天一条原创短视频
2月13日,四川西昌的养蜂人刘德成上吊自缢,结束了自己44岁的生命,选择与他的蜂群一起被埋葬在这个冬天里。他原本的箱蜜蜂,最后只合并成36个残弱的蜂群。这一悲剧事件引起了广泛讨论,也让“养蜂人”这个群体,走进了公众视线。3月,一条摄制组联系到了云南一位养蜂人,65岁的罗稳才,从他的父亲,到他的儿子、女儿,三代人都扎根在这片土地上,兢兢业业从事着养蜂行业。我们跟拍了他一星期,希望能更了解养蜂人以及蜂蜜群体的现状。撰文Seven罗平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,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僻罗稳才的家,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的锁岗村。
飞机降落昆明机场后,要开4.5小时到县城,然后再开1小时山路、翻过2座山才能进村。村里不到户人家,大多靠自行车和摩托车进出。
我们去的时候是3月中旬,正是油菜花开得最旺的季节。蛰伏了一个冬天苏醒后的小蜜蜂,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。
罗稳才的百来个蜂箱,都放置于离家10公里的一座山上,每天要先开车到山脚下,然后再爬15分钟。第一天跟拍,导演、摄影师几乎无法跟上他的步伐。这是常年走山路的人才能练出来的脚力。漫山遍野的鲜花和葱绿,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说,村子附近的自然环境以前没那么好,“都是养了蜜蜂之后,被它们飞来飞去养起来的”。作为自然界最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,蜜蜂事实上对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性和多样性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。
以下是罗稳才的自述罗稳才和孙子前往蜂场的路上我叫罗稳才,今年65岁。从我爸爸到我,再到我的儿子、女儿,家里三代都是养蜂的。
我家的蜂场固定在深山里,共有五十多个蜂箱。我每天都会早起去蜂场,至少待6个小时再下山。天气好的日子,我会早早打开蜂箱,放小蜜蜂们自己去找花、采蜜。
云南的气候非常适合养蜂。天气暖和,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各式各样的鲜花盛开,长满各个角落,而且不会有农药。
蜜蜂就喜欢这种自然、没有污染的环境。吃得多自然长得壮,有时候一天能飞几十里。酿出来的蜜又多又甜,都是纯净、珍贵的“野百花蜜”,含水量非常低。
这样的蜂蜜全身都是宝。
我有20多年的老肺病,常年喝蜂蜜加金银花,有了很大好转。在云南,很多草药都会用蜂蜜做药引。
有时娃儿跌着、摔着了,我就会帮他敷上一层蜂蜜,过几天就好了。儿媳妇则喜欢用白醋搭配蜂蜜做面膜。连邻居都夸我们一家人身体特别好,看着显年轻。
养蜂人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老规定:取蜜的时候,割一半留一半,留下的给小蜜蜂们作口粮。这样,它们才能代代传承下去,养蜂事业也才能代代传承。
从15岁算起,我和蜜蜂们已经在一起生活超过半个世纪了。爸爸当初留下的十几箱蜂蜜已经发展到百多箱了。我也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老爷爷。这几年,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:“养蜂这个行业没有以前好了。”
一方面,适合蜜蜂生长的环境变少了。农药越来越多,污染也越来越严重。这两年的蜜蜂数量只有从前的一半,蜂蜜产量也跟着减少。
另一方面,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往外跑,到了大城市就不愿意再回来了。你看现在村子里还在坚持的,大部分都是我们这些老人了。
那之后呢?等我们彻底老了之后怎么办呢?我希望年轻人能看见蜜蜂的好处,因为我们养的不止是蜜蜂,也是环境。就像老话说的:蜂来越勤花越旺。
养蜂这个事情,我会一直做下去。我也相信,我们家会一直传承下去。罗稳才们的困境光看视频,每一个画面都在表明一个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想象:恬静、富足。但就这一周我们在村子里跟拍的经历而言:一切并没有那么乐观。
比如,罗稳才的很多蜂箱,都是他爸爸在几十年前用山里的木头手工制作的,现在不仅旧了,还长了不少坏虫,很多都是蜜蜂的天敌。由于缺乏先进的设备,他们只好用开水烫蜂箱底部的角落,希望把坏虫杀死,但用处不大。
石堆里的老式蜂箱在视频中,你应该观察到了,他的蜂箱是放在石头上的。乍看新鲜,但当你知道了真相,应该会和我们一样感到惋惜:这为了离草地里的害虫们远一点,迫不得已才这么做的。
到了冬天,日子就更难过了,甚至一夜之间损失大半蜂蜜也时有发生。每当降温,他只能用旧衣服包在蜂箱上取暖,但冷风还是会通过缝隙渗进来。
当很多先进的蜂场已经拥有完备的极端天气防范措施之际,罗稳才们依然在“看天吃饭”。蜜蜂是否能活下来、能活多久、一家人的生计是否有保障,仍然充满变数。
如此一来,我们似乎没有立场再去责备不愿归家的年轻人。与无数中国农村的遭遇一样,索港村也在面临大量青壮年人口的流失。养蜂,正在成为一件日益稀有的事情。蜜蜂,正在成为一个严重损耗的物种。
“离开蜜蜂,人类只能活4年”
《蜂蜜之地》,每年,蜜蜂给全球带来庞大的经济价值。但与此同时,它们的生存状况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纪录片《蜂蜜之地》生动记录了“崩塌时刻”的到来:孤独的喀迪斯是一位住在马其顿山谷间的养蜂人,坚守「取一半、留一半」的黄金定律。但突然闯入的牧民一家却让一切变了样。喀迪斯慷慨地教授他们养蜂技巧,他们却在看到养蜂有利可图之后暴露了人性的贪婪,过度索取。结果,喀迪斯的蜜蜂因为失去食物而不断死亡。这样的故事,还在不断地重演。《蜂蜜之地》,2004-年间,美国、法国、德国和澳大利亚各国相继出现蜂群中成年工蜂短时间内消失、只剩下蜂王和蜂子的现象。科学家称其为“蜂群崩溃综合症“(CCD,ColonyCollapseDisorder)。导致蜂群崩溃的原因有很多种:滥用化学农药、气候变化、通讯信号塔的干扰、频繁转地赶蜂、大规模单一种植......结果就是近年来蜜蜂的年死亡率高达30%(正常5%)。全球范围内,日本蜂群损失25%,美国30-40%,欧洲更是多达53%。法国的蜂蜜产量,从年的公吨下降到了年的公吨。爱因斯坦有过一个著名论断:离开蜜蜂,人类只能活4年。
4月16日时,我们曾发过一篇科普文章,详细讲述了蜜蜂对于人类世界和地球生态的重要性。不妨来回顾其中几个数据:
根据各国农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,年美国蜜蜂授粉创造的价值约达亿美元,欧洲43亿美元,澳大利亚17亿美元。每年通过为粮食作物授粉,蜜蜂创造的价值高达亿。在世界种植总量前的农作物中,有75%依赖昆虫授粉。而80%的昆虫授粉由蜜蜂完成。如果没有蜜蜂,约4万种植物会繁育困难,濒临灭绝。《蜂蜜之地》,
“春天。春天。你能想象春天来了吗?有太多个冬天已经过去了。”
春天来了,却有无数蜜蜂在死亡。
保护蜜蜂刻不容缓。在世界另一头,诞生于年的法国娇兰,很早就在为蜜蜂保护而奔走,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美丽和负责任的世界。早在年,娇兰创始人Pierre-Fran?ois-PascalGuerlain先生专门为拿破仑三世的妻子、欧也妮皇后打造的帝王之水瓶身上,就将蜜蜂图案作为装饰品,成了品牌的象征,延续至今。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,信奉“以美之名”的娇兰,始终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视为自己的使命。在过去10年里,娇兰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伙伴关系,并成立了关于保护和深入了解蜜蜂的各种项目。年,娇兰与布列塔尼黑蜂保护协会签署长达10年的赞助计划。年,娇兰与法国蜜蜂观察站达成合作,致力于推动蜂巢保有量增长和珍稀养蜂业的发展。年,娇兰蜜蜂学院在盛大的年度活动中,邀请到众多蜜蜂保护领域专家,共同制定新的实践解决方案。年,娇兰员工发起蜜蜂学校计划,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蜜蜂、蜜蜂的重要性与保护措施。与世隔绝,污染极少的乌埃尚岛
其中,布列塔尼黑蜂保护协会所在的法国乌埃尚岛,正是当地特有的黑蜂品种保护区。娇兰发现,这个距离法国海岸线仅18公里的小岛,拥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生态系统和罕见生物多样性,完全是黑蜂的天堂。从而造就了纯度极高的黑蜂“百花蜜”,也成就了娇兰黑蜂修护科技中的核心成分:黑蜂蜂蜜和上品蜂皇浆。乌埃尚岛的黑蜂蜂蜜与上品蜂皇浆也是娇兰的明星产品——黄金复原蜜最独一无二的王牌成分,能帮助肌肤增强修护能力,让肌肤弹润亮。
通常会搭配黄金修护CP双效精华一起使用。左半瓶是凝露质地的美肤瓶,温和去角质,提亮肤色,右半边是乳液状态的紧颜瓶,提拉紧致。
罗稳才收到娇兰赠送的新型活框蜂箱在保护蜜蜂的路上,娇兰从没有停下脚步。在得知罗稳才守护蜂群的决心后,向他捐赠了新型活框蜂箱,帮助改善蜂场硬件设施,提高蜜蜂存活率和蜂蜜产量。在中国,娇兰将携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,立项蜜蜂专项保护计划,进行中华蜜蜂保护和栖息地恢复。在世界范围内,娇兰将与重要国际机构开展为期五年的合作项目,携手为全球养蜂人提供专业培训与支持。同时,为了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蜜蜂保护的重要性,更直观地意识到到人类与蜜蜂休戚与共的命运,在娇兰帝皇蜂姿10周年之际,也迎来了法国娇兰天猫超级品牌日。娇兰将和天猫超级品牌日一起,守护乌尚埃岛珍贵的黑蜂,一起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td/811.html